摘要

《致青春》后,青春电影市场的急速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容题材同质化、人物形象脸谱化、价值观层次浅显化的喧嚣现状。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增速放缓,市场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在电影产业消费体量红利趋于尾声的阶段,观众的择片要求越发高标准。我们的创作者们要怎样用青春的主题书写新的故事,摈弃新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重获观众的认同,需要来自创作者内部的自治动力以重构青春电影的书写路径与意义。

  • 单位
    湖南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