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从最早提及散文一词的西晋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至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2所引周必大语“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于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标志着真正文体意义的“散文”概念的出现,再到周作人对“美文”的发现、鲁迅“杂文”文体的确立、刘半农与傅斯年对“文学散文”的首倡、王统照“纯散文”及胡梦华“絮语散文”之说、郁达夫的“个性”本位论、林语堂对幽默小品的倡导、何其芳“抒情的散文”的艺术制作等;以至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来,散文界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形散神不散”“诗化”“杂文热”“真情实感”“文体净化”“大散文”等的散文理论的导入与应用讨论,中国散文的创作实践从始至终都无法绕开一个基本核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