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CMAQ/ISAM模型的榆林市夏季O3来源解析

作者:王伊凡; 仝纪龙*; 陈羽翔; 林鑫; 刘永乐; 敖丛杰; 刘浩天
来源:环境科学, 2023, 44(07): 3676-3684.
DOI:10.13227/j.hjkx.202207003

摘要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榆林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提出科学的治理建议,利用WRF-CMAQ模型对2019年7月榆林市和周边地区(包含太原市、西安市、银川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省会城市)的O3浓度进行模拟;利用ISAM模块,对榆林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的O3和其前体物NOx、 VOCs来源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重污染日榆林市的O3主要来自模拟区域外的远距离传输(55.5%),其次是模拟区域内前体物的光化学反应生成(20.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10.0%、 5.0%、 2.3%和2.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1.2%)和初始条件(0.3%),剩余来源(23.6%)未能被成功标记;榆林市处于VOCs控制区,其VOCs由烷烃(76.5%)、酮类(9.2%)和其它种类的VOCs(14.3%)构成,VOCs来源有模拟区域内的污染源排放(45.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22.0%、 11.4%、 6.3%和5.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0.8%)和模拟区域外的远距离传输(27.9%),剩余26.5%未被成功标记.研究表明,治理榆林市O3污染,不仅要对本地VOCs排放加以控制,也应做好外围周边地区VOCs排放的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