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孕妇子宫颈长度变化对自发性早产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左喜芳; 杜雨峰; 程子怡; 杨静; 卢姗; 童春; 马海会; 魏瑗*; 赵扬玉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 35(09): 1019-1022.
DOI:10.19538/j.fk2019090116

摘要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双胎孕妇子宫颈长度(CL)变化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中期(2025周)和孕晚期(2832周)行阴道超声测量CL的双活胎孕妇166例资料,评估CL变化对32周前、34周前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作用,使用bootstrap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孕晚期CL与单独孕中期CL预测32周前、34周前自发性早产的价值。结果 166例中足月分娩90例,早产分娩76例。全人群孕中、晚期CL中位数分别为34mm、29mm,足月分娩人群分别为35.5mm、31mm,早产分娩人群分别为32.5mm、21mm,3组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按照CL缩短是否大于20%分为缩短组(CL缩短≥20%,78例)和稳定组(CL无缩短或缩短<20%,88例),缩短组较稳定组32周前、34周前早产率增加了2.22倍、1.85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25mm共计40例,其中34例在缩短组,6例在稳定组,排除这些双胎孕妇,缩短组较稳定组32周前、34周前早产率增加了7.58倍、2.09倍,缩短组与稳定组32周前早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孕晚期CL较孕中期预测32周前、34周前早产ROC曲线下面积均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双胎孕妇中,孕2832周CL缩短≥20%,其32周前的早产风险增加;当CL>25mm,CL缩短20%以上能更好地预测32周前早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