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软骨下骨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8例(80髋),经MRI检查确诊,根据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制定的分期标准,股骨头坏死侧共65髋,其中Ⅱ期共31髋(Ⅱ期组),Ⅲ期共34髋(Ⅲ期组);对侧无坏死的正常侧共15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生成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得以下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越渡时间(MTT)、曲线上升支斜率(AS)、曲线下降支斜率(DS)。对3组参数的PI、MT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TTP、AS、DS采用非参数检验,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以MRI为诊断金标准,选取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果Ⅱ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I、AS均高于对照组[(27.46±5.60)d B vs (21.06±5.37)d B;(1.69±0.78)vs 0.61(0.24,0.88)],MTT、TTP、DS均低于对照组[(51.99±16.63) s vs (68.65±17.46) s; 8.10 (7.32, 10.20) s vs 13.26 (10.36,18.60)s;(-0.18±0.09) vs (-0.08±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9,P=0.001;H=3.507,P=0.001;t=3.336,P=0.001;H=3.914,P0.05)。ROC曲线分析PI和A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P<0.001)和0.916(P<0.001)。结论超声造影可能为股骨头坏死Ⅱ期和Ⅲ期患者股骨头软骨下骨血流灌注的评估进行有效补充,可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分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