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材编写者在注释文言文时,往往会秉持"注难不注易,释实不释虚"的原则,而忽略甚至完全放弃对虚词的注释。苏轼的名篇《赤壁赋》,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第三单元。编者照例只是注释了该文的重要实词和难句,而避开了虚词。在《赤壁赋》中,"之"出现33次(其中1次是实词,32次是虚词);"乎"出现8次,编者均未作注。笔者在执教该文时发现:不少学生对文中"之""乎"的用法,理"当明"而实"未明"。所以,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文中出现的"之""乎"作归纳性的补充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