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Q-TOF-MS/MS 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戊己丸药效物质基础及疾病治疗潜能分析

作者:郭雨轩; 张淑涵; 王安琪; 朱晓新; 李玉洁; 陈颖; 杨庆; 王娅杰; 李琦; 蔡维艳; 陈利娜; 孙奕*; 翁小刚*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24): 6720-6729.
DOI:10.19540/j.cnki.cjcmm.20220727.702

摘要

戊己丸作为经典名方,药味组成简单且为临床常用有效中药,但相对其他中药名方,其实际应用却很有限,戊己丸中成药制剂国内只有一家制药公司生产。该文采用UPLC-Q-TOF-MS/MS技术,从戊己丸制剂及大鼠含药血浆中分析鉴定出26个相同化合物,并基于这些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46个潜在靶点,再进行成分-靶点网络构建、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疾病预测,推断戊己丸可通过木兰花碱、羟基吴茱萸碱、胡萝卜苷、小檗碱等作用于PTGS2、PTSG1、NCOA2、HSP9OAD1、RXRA等核心靶点,通过钙离子信号通路、PI3K-Akt、VEGF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药效作用,提示戊己丸除常规治疗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外,还对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有治疗潜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全面阐释戊己丸药效物质基础及扩大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该实验观察到,戊己丸入血成分及其在体内转化、代谢降解的成分中有非常多的结构和化学相对分子质量相似成分,这些成分理论上对潜在药效单靶点会构成多成分叠加与竞争/拮抗并存的复杂作用,中药“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假说认为,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网络中局部靶点可存在相似多成分的药效叠加作用,该实验可部分佐证该假说的科学性及提供实验室证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