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中和”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关键在于碳源碳汇的平衡,森林植被的碳储存能力对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重大自然灾害会破坏植被,改变区域碳储量时空过程。因此,厘清巨灾胁迫下碳储存能力的受损恢复过程及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巨灾影响区碳中和时空核算提供依据。该研究以“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为对象,采用InVEST模型,探究2001—2019年间地震巨灾胁迫下,植被碳储量地域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区域总碳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约1.45×106 tC,震后碳储量出现明显下降,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地震导致区域总碳储量损失了7.36×106 tC,损失率约1.22%;(2)灾区碳储量变化与地震烈度Ⅸ度以上区关系密切,震后2年内,Ⅹ及Ⅺ度烈度区碳储量持续下降,此后开始缓慢恢复,至2019年,Ⅹ度烈度区大致恢复到震前水平,Ⅺ度烈度区仅恢复到震前水平的91.77%;(3)地震对区域碳储量的海拔分异影响不显著,而对坡度分异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陡坡与极陡坡地范围内下降。综上所述,地震胁迫下,植被碳储量损失及恢复过程具有地域差异性,其在不同地震烈度区、不同地形区的变化主要是同震滑坡体及其他次生地质灾害破坏植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