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危险度无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祝新平; 龙清云; 邓琪; 柯永春; 周攀; 程泽爱*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1-5.
DOI:10.14188/j.1671-8852.2022.0895

摘要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与其生物学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临床诊断为GISTs患者82例,最终经病理证实为GISTs且具有完整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者7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发生部位、最大径、生长方式、形状、边界、强化程度、强化模式、有无出血坏死、有无钙化及转移等。患者根据病理危险度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比较不同危险分级之间影像特征差异。结果:70例病理确诊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分布在胃、小肠、结直肠、肠系膜及网膜的病灶分别有41例(58.6%)、18例(25.7%)、7例(10%)、2例(2.85%)和2例(2.85%);病理危险度分级显示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患者分别有6例、35例、20例和9例。MSCT对GISTs发生部分的定位诊断与病理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GISTs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化特征,GISTs的危险度在肿瘤的发生部位、最大径、形态、强化方式、有无出血坏死、钙化及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的生长方式、边界及强化程度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危险程度的胃肠间质瘤MS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肿瘤发生部位、最大径、形态及强化方式等征象对GISTs治疗前生物学危险性的无创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单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