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一个Ⅱ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该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2020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先证者)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的血浆AT活性(AT:A)、AT抗原(AT∶Ag)、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并进行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SERPINC1基因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编码区,寻找基因突变位点以及通过反向测序予以证实。运用3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Taster、PolyPhen-2、LRT)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致病性。结果 先证者及其大儿子、二女儿和外孙女的AT∶A均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对照的32%、43%、52%和48%,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C∶A、PS∶A及AT∶Ag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表现为Ⅱ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SERPINC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1346T>A杂合错义突变(p.Leu417Gln),其大儿子、二女儿和外孙女也携带该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Leu417残基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PolyPhen-2和LR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均显示p.Leu417Gln突变为“致病的、有害的”;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Leu417Gln突变会引起AT蛋白内部的氢键发生改变。结论 该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T∶A降低与SERPINC1基因p.Leu417Gln错义突变有关;先证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p.Leu417Gln错义突变导致机体抗凝功能降低有关。

  • 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