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胃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样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山田分型、病理组织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结果(13C呼气试验)。结果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内共完成5 312例胃镜检查,检出胃息肉患者119例(2.2%),其中藏族108例(纳入本次研究),汉族11例。藏族患者中男51例,女57例。胃息肉于胃窦、胃体、贲门胃底部最常见,分别为58.3%、22.2%、15.7%。96例(88.9%)患者为单发息肉,余12例(11.1%)为多发息肉。胃息肉的内镜下形态以山田Ⅰ型及Ⅱ型最多见,分别为47.2%和42.6%。息肉直径<0.5 cm者64例(59.3%),≥0.5 cm者44例(40.7%)。108例患者中的69例同时行13C呼气试验,其中42例呈阳性(60.9%)。病变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增生性息肉(52.8%,57/108)、炎性息肉(34.3%,37/108)、腺瘤性息肉(10.2%,11/108)、胃底腺息肉(2.8%,3/108)。胃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与息肉的部位(χ2=23.180,P=0.001)、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χ2=8.062,P=0.029)具有相关性。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胃息肉好发于胃窦、胃体部,以单发为主,内镜下形态以山田Ⅰ型及Ⅱ型最常见,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最常见,且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与息肉的部位及患者H.pylori的感染状态相关。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