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草堂山初名蒜岭。最晚在宋徽宗朝设蒜岭铺于草堂山(蒜岭)南麓仙岭。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蒜岭铺北迁重建,使"草堂山"与"蒜岭"分离,"蒜岭"随驿铺在新址延续,"蒜岭(村)"名即缘于此。翁承赞居蒜岭并就读附近漆林书堂属误会。朱熹未宿草堂山韶溪书院,其"晓发渔溪驿,夜宿囊山寺"诗句可为证。以蒜岭铺北迁为界,宋刘克庄等人涉蒜岭诗作归属草堂山(蒜岭),元明两朝涉蒜岭诗作归属今蒜岭村。清康熙朝,杜臻巡视从江口桥、仙岭、下埔、蒜岭至棉亭所走驿道自北宋以来未变更,驿道从未经福莆岭入江口东大,东大(大岭)也非"古驿道入莆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