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K-21细胞悬浮培养狂犬病病毒(rCVS-11-dG株)工艺的建立及病毒免疫原性评价

作者:李政蓉; 金宏丽; 黄培; 刘川玉; 王化磊; 赵永坤; 赵健; 石晶; 杨松涛*; 夏咸柱
来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34(02): 129-134.
DOI:10.13200/j.cnki.cjb.002931

摘要

目的优化生物反应器悬浮批次培养狂犬病病毒(rCVS-11-dG株)工艺,制备灭活免疫原,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摇瓶培养BHK-21细胞,优化rCVS-11-dG株病毒培养温度、接种MOI及接毒时初始细胞密度等病毒培养条件,使病毒与细胞相互适应,提高病毒滴度,为生物反应器培养病毒提供参数。在5 L体积的生物反应器中,低血清悬浮培养BHK-21细胞,稀释传代并接毒,确定细胞培养阶段最适传代时间、病毒培养阶段最适收毒时间,利用优化后条件培养病毒,收获的病毒液经β-丙内酯灭活后,分别加入Gel(02)、PCP-2及铝胶佐剂,制备免疫原,分单次和2次免疫BALB/c小鼠,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luorescent antibody virus neutralization,FAVN)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 rCVS-11-dG株狂犬病病毒在摇瓶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4℃,接种MOI=0.01,接毒初始细胞密度3×106个/mL,接毒后48 h病毒滴度可达2×108.25TCID50/mL。生物反应器中病毒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4℃,DO 40%,MOI=0.01,搅拌120 r/min,pH 7.4,接毒后108 h病毒滴度可达2×109 TCID50/mL。病毒液灭活后混合不同佐剂免疫小鼠,单次和2次免疫组小鼠首免后14 d抗体效价均高于0.5 IU/mL,2次免疫组小鼠免疫后28、42 d抗体水平均高于单次免疫组。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制备的灭活免疫原的病毒滴度高于摇瓶培养工艺,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本研究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狂犬病病毒及其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