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贵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干旱灾害频发,开展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可为贵州农业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该文从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环境、地表覆盖性质等方面选择了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为致灾因子,坡度坡向、水源邻近度、土壤粘粒含量为孕灾环境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NDVI)为承载体脆弱性因子,采用层次层析法、熵权法结合确定权重,在GIS平台上实现了多个时间节点的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并分析了39 a以来的干旱灾害危险性格局形成过程。研究表明:(1)贵州省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为0.36,总体属于中度危险等级;(2)低危险区、次低危险区、中度危险区、次高危险区、高危险区面积依次占总面积的15.05%、27.22%、27.55%、20.91%、9.27%,次高及以上危险等级区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遵义市北部、毕节市大部、黔西南州南部及其与安顺市、黔南州交接周围地区;(3)1981—2019年,贵州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由起初的东部—北部较高危险区逐渐向西向南演变成西北—西南—北部农业干旱灾害较高危险区分布格局。总体上,西部、南部的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有明显增强趋势,未来贵州应该加强西部、南部的防旱抗旱工作。
-
单位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 贵州省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