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 对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灌注改良明胶氧化铅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 获取X线影像并导入Mimics 17.0软件, 根据头面部解剖分区并上色, 观察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涉及动脉的分布及吻合情况等;采用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另5具(10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建立手术模型, 再逐层解剖, 探究该皮瓣的血供及穿支来源等。(2)对同一时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颞颧部肿物患者, 采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肿物切除后遗留的创面。术后对皮瓣成活、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 并对供、受区外观、感觉以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蒂部主要由颞浅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营养, 最大3条穿支的直径分别为(0.44±0.04) mm、(0.90±0.08) mm、(0.73±0.05) mm;颞浅动脉穿支与面动脉发出的分支在不同层次形成的筋膜血管网和真皮下血管网是确保该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2)临床共治疗12例颧颞部肿物患者, 男8例, 女4例, 年龄42~79岁, 其中老年脂溢性角化2例, 鳞状细胞癌3例, 皮肤溃疡1例, 基底细胞癌6例, 肿物切除后创面缺损范围为4 cm×3 cm~9 cm×8 cm, 皮瓣面积5 cm×3 cm~11 cm×9 cm, 皮瓣蒂宽2~3 cm, 长2~4 cm, 术后皮瓣血供良好, 无坏死, 伤口一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 供、受区外观自然、无臃肿, 未出现感觉异常及面瘫, 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穿支为蒂, 血供稳定可靠, 其修复中老年颧颞部较大软组织缺损, 操作简便, 色质同源, 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