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价值分析

作者:何子朋; 蒋鹏程; 王志会; 董姝英; 孔健; 唐华*
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9, 21(06): 406-409.
DOI: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19.06.00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癌患者(共40个病灶),分别于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CDFI、SMI技术和增强CT评估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并进行分级;以增强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技术与增强CT评估血管分级及消融效果的一致性。结果 PRFA治疗前,SMI技术显示病灶内微血管分级:1级5例(12.5%),2级20例(50.0%),3级15例(37.5%);增强CT显示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7.5%),中度强化19例(47.5%),明显强化18例(45.0%),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2,P=0.00)。PRFA治疗后,SMI技术评估病灶射频消融效果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521);PRFA治疗前SMI技术评估血流分级为3级的病灶完全消融率低于1级、2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70,P<0.05)。结论 SMI技术与增强CT对肝癌内微血管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SMI技术微血管分级可有效评估PRFA术后的消融效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