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心理、制度、实践四个方面。课程结构上,与显性课程相补充,构建综合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凸显现代学校教育的育人本质;课程内容上,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为唤醒沉浸式体验提供素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其群体特殊性:小学阶段勇于表现自我,易受他人行为影响;中学阶段情感需求显著,渴望获得成就体验。针对此类特殊性,中小学开发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应遵循生活性、地域性、适应性三个基本原则。并且包括三个现实步骤:筛选、转化、保障;相对应的行动表现为注意、组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