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本草研究主题的变迁,桔梗这一药物的功效记载也发生了变化。在唐代以前,关于它功效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其治疗胸腹部、咽喉的部分症状,并没有说明发挥作用的原理。至宋、金、元时期,理学方法的介入,使桔梗功效的描述更丰富,出现了对其性、味、引经、归经的描述,进一步出现了桔梗为舟楫之药,可以载药上行,不能下沉的理论。至此,桔梗的功效记载出现了最大的转变。至明清时期,宋、金、元理论的影响仍较大,诸家本草基本上继承了张元素关于桔梗为舟楫之药的理论。桔梗功效记载的变化随本草学研究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整体而言,从单纯功效的记载转变为对功效进行传统药理学解释;从治疗胸胁、腹部气滞、血瘀的症状转变为肺经专药,到出现了载药上行这一特殊功效,后期提出了桔梗既能上行又能下行的药理学特性。然而,由于药物法象理论存在不足,后世关于桔梗功效的药理学解释似乎值得商榷。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