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兽类物种多样性高,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类型和兽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多数生态系统的兽类物种资源情况仍未完全掌握,许多区域缺乏调查记录或长期监测资料。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兽类动物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以下简称兽类网)于2011年启动建设,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陆生兽类及其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先后建立了55个监测样区,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发表有关论著180余篇(部),其中红外相机工作日累计超156万天,获得图像775余万张;同时,推动建立了我国兽类多样性监测标准化技术体系和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对兽类群落组成、种群动态和行为变化以及关键驱动因子开展长期监测研究,为我国重要兽类资源保护、有害生物管控提供先进技术和科学数据支撑。本文回顾了兽类网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在监测技术方法、编目发现、行为生理、种群、种间关系、群落和保护管理方面的监测与研究进展。未来需加强技术和学科交叉,聚焦多尺度、多维度、多营养级的综合研究应用,为全面、深刻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危机做好科技支撑与服务。
-
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东省科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大理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