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下社会与知识转型的产物。伴随着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学科化与社会科学化,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国际关系学出现了世界主义、国家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话语,其反映在当时学者对国际关系本体论问题的争论、关于国际战争原因的多元解释以及构建未来国际秩序等问题的不同方案。以长时段的学科史视野,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可以揭示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演进中所具有的理论折中和实践理性的发展特征。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演进受到来自学科分化、中国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思想与文化传统和学人的学术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