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横岗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在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丹参治疗HIE过程中,通过监测患儿血中PAF水平的变化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HIE患儿治疗开始前及第3、7、10、14、21、28天血浆PAF逐级降低,较前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逐级升高,第7天与第1天,第2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HIE急性期(28 d内),PAF水平高低与NBNA评分高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治疗HIE急性期(28 d内)监测患儿血中PAF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HIE治疗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
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