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发表的淋巴瘤名家经验总结及病例报道的文献中出现各种中医证型和方剂的频次,根据结果分析近年来淋巴瘤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为淋巴瘤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中国知网(CNKI)检索"全文:淋巴瘤,并且全文:中医",检索范畴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检索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号的期刊文献共449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文献137篇。用Excel2010列出每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所提及的淋巴瘤中医证型及方剂,记录频次。结果中医证型占前16位的分别是气血两虚证(13.06%)、痰瘀互结证(9.62%)、气阴两虚证(7.90%)、肝肾阴虚证(7.90%)、寒痰凝滞证(7.56%)、脾肾两虚证(5.50%)、气滞痰凝证(5.15%)、痰热内蕴证(4.81%)、肝气郁滞证(4.12%)、阴虚火旺证(3.44%)、瘀毒互结证(3.09%)、脾虚夹湿证(3.09%)、正虚毒恋证(3.09%)、痰湿凝滞证(2.41%)、脾胃气虚证(2.06%)、血燥风热证(2.06%),实证中排在前3位的是痰瘀互结证、寒痰凝滞证、气滞痰凝证,虚证中排在前3位的是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虚实夹杂证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脾虚夹湿证、正虚毒恋证。方剂运用频次占前9位的分别是消瘰丸(19.15%)、阳和汤(17.02%)、二陈汤(6.38%)、青蒿鳖甲汤(4.26%)、大补阴丸(4.26%)、鳖甲煎丸(4.26%)、六味地黄丸(4.26%)、逍遥散(4.26%)、八珍汤(4.26%)。结论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症"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该研究对淋巴瘤文献中出现的中医证型和方剂频次的总结,为日后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淋巴瘤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