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临床与病理表现的联系, 评价2010年国际肾脏病理学会(RPS)提出的DN病理分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确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且病理确诊为DN的患者, 随访截至2014年12月31日, 观察终点为肾脏终点事件(肾脏替代治疗和血肌酐翻倍)及全因死亡。以RPS病理分型为分组依据, 回顾性分析各型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 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例患者, I、IIa、IIb、III、IV型分别有0、9、9、25、14例。临床指标(糖尿病病程、血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排泄量、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病理指标(球性硬化比例、间质炎症及肾小管萎缩比例及评分、间质炎症评分、大动脉病变发生率)在IIa型改变较轻, 在IV型改变最严重, 但上述指标中除动脉硬化评分外在IIb、III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平均时间为25.9个月, 到达肾脏终点事件25例(43.9%), 全因死亡6例(10.5%);生存分析提示, 肾小球分型及各个间质血管评分的肾脏生存曲线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对应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PS肾小球分型对肾脏损害及预后的判别有一定作用, 但并不完全对应预后级别, IIa型临床表现较轻、肾脏预后较好, IIb、III型次之且程度接近, IV型最严重;RPS分型方案中的小球分型、间质病变评分、血管病变评分对肾脏预后有提示意义, 但对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