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哈里特·霍金斯的“创造型艺术地理”理论为视角,对海外“国潮快闪”的国际传播范式进行理论考察可知,它创造出了“艺术地理”实践范式。此类实践建构出青年亚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与国家共构的“认同空间”。它通过对突发介入的形式的挪用、将偶发性连接转化为计划性连接、唤起传统文化想象的表演,将西方“快闪”的“创造性破坏”转化为“破坏性创造”,从而创造出生成“合法性认同”的空间。另一方面,此类活动也在社交平台上制造了基于数字地理经验的空间化认同。数字化的“国潮快闪”以“地理图景族”的传播方式,引导网上的西方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打破歧见,进而逐渐认同中国的国家形象与主张。
-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