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二维也纳乐派在创作中全面应用和发展了十二音序列体系。并使之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创作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无调性创作体系之一。倘若说勋伯格与贝尔格在创作中将十二音序列技法仅作为一种创作手段,而表达作品中的感性因素仍是其创作核心的话,那么单纯通过精密、理性的十二音序列设计逻辑以及简洁的织体样貌以体现音高材料的高度组织性及音响效果的非传统化则似乎是威伯恩在“自由无调性阶段”后的主要创作目的。本文主要以威伯恩《弦乐四重奏》(Op.28)为研究对象,针对作品中序列材料的特点及其组织程序进行具体发掘,并对该作品中相关序列材料所体现的整体结构意义做基本阐释。旨在从“音高组织逻辑”的视域下对该作品中的一系列核心创作特征做进一步探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