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期间在衡水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共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部疼痛强度[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 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颈部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颈椎活动度、颈肌最大肌力。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VAS、PP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RI、VAS、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D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颈肌最大肌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颈肌最大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颈椎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颈部局部活动受限,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