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探讨白藜芦醇防治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HERB、ECTM数据库获得白藜芦醇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子宫内膜癌相关靶点,获取白藜芦醇治疗子宫内膜癌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通过OmicShare云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诱导E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Res组、MNNG组、MNNG+Res组、MNNG+Re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MAPK/ERKi)组。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 (p-ERK)蛋白表达水平;LC-MS/MS检测小鼠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15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组的含量。结果 共获得白藜芦醇治疗子宫内膜癌潜在靶点174个。KEGG富集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筛选前10核心靶点并与白藜芦醇进行分子对接显示,白藜芦醇与MAPK3结合活性较为稳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Res组、MNNG+Res组、MNNG+Res+MAPK/ERKi组中子宫内膜组织中ERK磷酸化水平增加。LC-MS/MS检测结果显示,在MNNG组小鼠血清和子宫内膜组织中,具有保护作用的雌激素代谢物2-甲氧基雌酮(2-MeOE1)、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和4-甲氧基雌酮(4-MeOE1)含量明显下降,毒性代谢产物4-羟基雌二醇(4-OHE2)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NNG组相比,MNNG+Res组中小鼠血清中4-MeOE1含量明显升高,子宫内膜组织中2-MeOE1和2-MeOE2含量明显增加,而4-OHE2的含量在小鼠血清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下降(P<0.05)。MNNG+Res+MAPK/ERKi组中,白藜芦醇逆转雌激素稳态失衡作用效果均被显著减弱。结论 白藜芦醇防治子宫内膜癌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白藜芦醇通过激活MAPK通路调控雌激素代谢,减少羟基化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组织的蓄积,恢复子宫内膜雌激素稳态平衡,进而防治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