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参竹心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参竹心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制备选择腹主动脉缩窄法,治疗组予参竹心康方灌胃,余下两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此过程持续4周。末次给药后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查大鼠心功能,WB检测肝脏黄素单氧化酶3(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氧化三甲胺(Oxidetrimethylamine, TMAO)及粪便中三甲胺(Trimetlylamine, TMA)的表达,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的菌群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SD、LVEDD指标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竹心康方低、中、高剂量组LVESD、LVEDD指标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FMO3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竹心康方低、中、高剂量组中FMO3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M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竹心康方低、中剂量组中TM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BNP、TMAO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之后,参竹心康方低、中、高剂量组BNP、TMAO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annon、Chao1指数值升高,Simpson指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竹心康中剂量组Shannon、Chao1、Simpson指数值回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的Alpha、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而参竹心康方组大鼠肠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明显增加。结论 参竹心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调控TMA/FMO3/TMAO通路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