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城市地块也不同,可分为谷地影响区、山麓影响区、山脊影响区、山丘影响区等。并因此可形成不同的控制主体,包括山景界面、天际线、山景通廊、城市肌理、丘陵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节点等。通过对控制主体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不同地块的具体建筑高度控制区间,构建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基本路径,包括高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主体确定、控制方法选择、控制方法评价、高度控制值初定及修正。结论指出,为了有效建设丘陵特色的城市,须对丘陵城市进行分级及分类控制,以完善城市设计对于"控规"中建筑高度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衔接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