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临证 再探“阴火”

作者:崔翰博; 关怿; 魏青; 任永丽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 26(12): 1763-1822.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0.12.009

摘要

李东垣提出"阴火"理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为其病因,脾胃亏虚、脾不升清致精微下流,令精微不能上呈心肺,心肺阴虚而生虚热为其病机。"阴火"病位在心而火热之象多现于心肺,亦可涉及其他脏腑。"阴火"并非一个固定证型,而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机演变规律的证,脾虚内热是此类证的共同病理特点,其中脾虚、湿停、心肺阴虚、心阴虚之火的侧重有所不同,加之虚火所伤之部位各异,因而此类病症之临床表现各异,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性发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炎症等许多疾病状态中。治疗中取甘温除热法,以补脾土之虚、升清阳之陷、化湿浊之聚、润上焦之燥、清火热之余,令机体恢复左升右降之职,方能使阴火得除,诸疾得愈。

  • 单位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