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新版分级系统,低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肺腺癌预后差,容易局部复发或出现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旨在基于低剂量CT(LDCT)肺癌筛查数据,构建定量-定性模型,并评估其在术前鉴别肺实性及部分实性结节中的低分化与中/高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59例于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进行了术前LDCT扫描的浸润性非黏液肺腺癌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中/高分化组(195例)和低分化组(64例)。本研究纳入的定量特征包括肺结节平均直径、体积、平均密度;定性特征包括结节类型、形状、边缘、边界、分叶、毛刺、胸膜反应、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及性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和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之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平均直径(OR=1.195,95%CI:1.072~1.332,P=0.001)、平均密度(OR=1.009,95%CI:1.006~1.012,P<0.001)、空泡征(OR=15.610,95%CI:1.679~145.175,P=0.016)及血管集束征(OR=3.134,95%CI:1.031~9.526,P=0.044)为低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基于上述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定量-定性模型,其AUC为0.937(95%CI:0.900~0.963),显著高于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均<0.05)。该定量-定性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1(95%CI:0.813~0.910)、0.906(95%CI:0.807~0.965)和0.846(95%CI:0.788~0.894)。结论 基于LDCT的定量-定性模型,有可能在肺癌筛查中预测肺实性及部分实性结节中的低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单位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