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夜》对工人运动的描写,揭示了厂方、黄色工会、黑帮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他们在镇压工人运动方面的合作与内讧,反映了1930年代中国工人政治的复杂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子夜》的这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左翼文学的基本方向,遭受了很多批评和非议,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小说的败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茅盾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在描写工人运动的时候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鲜明的创作个性。作品展现出来的政治偏差主要根源于作品的结构、茅盾的武汉记忆以及他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内部出现的左倾盲动主义及"立三路线"的批判与反思。过去人们普遍强调的是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其实《子夜》将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作为主线,是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直接回应,而瞿秋白对《子夜》创作的干预,使这一倾向暧昧不明,致使长期以来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