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及特殊的气候生态类型,于201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合一年多点的统计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选育的16个材料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进行鉴定,以筛选出特征特性良好、丰产性状突出、适合宁夏南部雨养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的旱地冬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陇鉴103’和‘陇中1号’在原州区中河乡高坡村(E1)与彭阳县玉洼村(E2)两点同时增产,其中‘9924’、‘Z0231-3-1’、‘Z0228-2-2’、‘长5385-1-2’和‘陇鉴103’增产幅度大于10%;‘沧2007-1-1-1-1’在E1、E2两点同时减产,减产率分别为10.42%、11.24%;‘陇育0825’、‘Z0229-4-3’、‘Z0309-18-2’和‘Z0230-2’四份材料在E1增产,分别增产10.90%、9.94%、2.52%和5.39%,同时在E2减产,分别减产10.65%、14.20%、13.61%和17.16%;‘NB96022’、‘陇鉴107’、‘长5385-1’和‘2007-1-113’等4份材料在E1减产,分别减产15.81%、0.48%、20.84%和1.80%,同时在E2增产,分别增产12.43%、18.93%、18.34%和15.98%。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系)分为4大类。5个品种(系)在两个试验点适应性好(很好),1个品系在两点适应性较好,其他在E1、E2点都表现一般或较差。综上可知,E1和E2点环境差异明显,在两点选育的同时增产的品种广适性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同时应看到,品种间、品种与地点间互作均不显著,也就是说,参试材料中缺乏产量较突出的基因型,也缺乏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型。
-
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