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陆对比建立苏北—南黄海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格架

作者:李文强; 郭兴伟*; 王艳忠; 蔡来星; 张训华; 吴志强; 杨田; 高小惠; 赵冬冬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01): 18-30.
DOI:10.13278/j.cnki.jjuese.20190002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并结合WX5-ST1井、N5井及南京江宁地区典型剖面,利用岩性、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在识别苏北—南黄海盆地各级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C1、LC2)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3)。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与苏北盆地实为被海岸线分割的同一沉积盆地,其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LC1长期基准面旋回(上二叠统)不对称性明显,最大海泛面MFS1对应于龙潭组中下部浅海陆棚相的泥岩,LC2长期基准面旋回(下三叠统)因后期印支运动抬升剥蚀,仅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研究区MC1旋回期(龙潭组)主要发育潮坪、泻湖、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各地水深相差不大;MC2、MC3时期(大隆组、青龙组)发育浅海陆棚、潮坪、泻湖及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相,水体演变为南西深而北东浅,分析认为是东吴运动时期盆地差异抬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