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后装放疗成为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技术和强度等级不同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tat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s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时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7-10-09-2019-03-24收治的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50例(其中ⅡB期17例,ⅢA期15例,ⅢB期18例),在增强定位CT影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CT图像设计5野调强计划,选取dIMRT技术中的滑窗技术(Sliding Window,SW)和强度等级分别为13(Ec13),10(Ec10),7(Ec7)和5(Ec5)的sIMRT技术,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要求计划靶区95%的体积达到处方剂量。通过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及传输参数,比较5种调强放射治疗方式中计划靶区的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膀胱、小肠和直肠)剂量分布和机器参数的差异。数据经Shapiro-Wilk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后,组间均值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法。用Pearson法分析sIMRT强度等级与子野数量的关系。结果 5种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HI值和C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SW、Ec13、Ec10、Ec7和Ec5计划,Dmax值分别为(55.27±1.29)、(55.54±1.18)、(55.83±1.10)、(57.51±1.05)和(59.90±1.08)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844,P<0.01;HI值分别为1.06±0.01、1.06±0.01、1.07±0.01、1.09±0.01和1.1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442,P<0.01;CI值分别为0.89±0.01、0.88±0.01、0.88±0.01、0.86±0.01和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1。相对于sIMRT,SW组的Dmean、HI值和C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膀胱、小肠和直肠,5组计划中剂量体积V20、V30和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剂量Dmax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c5计划中膀胱、小肠和直肠V50值的均值比SW计划中均值分别为13.58%、45.14%和36.20%。SW计划中传输时间为(6.82±0.55)min,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s)为(1 090.9±88.7)MUs,比sIMRT技术数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于sIMRT,强度等级越高,子野数量越多,治疗的实施时间越长。子野数量与强度等级呈线性关系。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dIMRT技术与强度等级≥10的sIMRT技术剂量分布相当。综合考虑,临床应用中优先选取dIMRT或者强度等级等于或接近于10的sIMRT。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