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2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从中选取108例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及抗阻运动组(D组),每组各27例,研究观察2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24周末比较4组的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女性比例、年龄、透析月龄、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血红蛋白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A组、B组、C组、D组在运动干预前骨密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24周后,与A组相比较,B组、C组、D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D组骨密度在运动24周末较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改善骨密度方面效果更理想,而抗阻运动优于有氧运动;坚持长久持续的康复运动更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
-
单位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