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沙棘熊果酸对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熊果酸小、中、大剂量(50,100,150 mg·kg-1·d-1)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持续8周,末次给药12 h后,腹主动脉取血,留取肝脏组织。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匀浆中三酰甘油(TG)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测定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且细胞浆内散在空泡,肝组织内炎症细胞聚集,肝细胞呈现片状坏死。但熊果酸各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区域明显减少,组织结构趋向正常,且熊果酸中、大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TG含量明显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熊果酸大剂量组染色阳性细胞数及肝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熊果酸各剂量组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增多。结论沙棘熊果酸对大鼠酒精性肝病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肝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
-
单位包头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