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丰朝以降,晚清官方的泰山祈雨(雪)礼出现了明显的变异。这一祈雨礼不再配有皇帝亲撰的祝文,从而在国家礼仪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由于泰山祈雨的结果不能及时如愿,清廷开始试用西方传来的农业灌溉技术,由此开启了泰山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去魅之路。然而,从此泰山祈雨礼逐渐沦为地方官员借以谋取私利的工具,遮蔽了"礼治"体制承载的君恩与公义。晚清泰山祈雨礼呈现的"去魅"与离心,表明"神道设教"之道难以应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困境,而政治文化信仰的陨落隐然成为晚清"礼治"的深层危机。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泰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