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常州府有着纂修方志的优良传统,然而自清代雍正分县成为"八邑名都"后,直至清末的200余年内,没有纂修过一部府志,其原因在于乾隆年间的《常州府志》在纂修过程中发生诸多分歧而中途夭折,此后历任常州知府均以纂修府志为惧,致使"八邑名都,府志缺失"。文章根据〔乾隆〕《常州府志》主要纂志者文集中的记载,参考相关文章和文献资料,详尽还原了当年《常州府志》夭折的过程,并建议: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可集"常郡八邑"所纂各县志主干内容融通为一,补纂《八邑常州府志》而永世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