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巴赫曼小说《三十岁》中,无名主人公形象,在二战后找寻自己的过程。以《三十岁》中一段关于文化及文学的遗失的描写来论证,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或者精神遗失的话,那些也会遗失自己。文中大量使用隐喻来批判这个混乱的社会,并说明只有摆脱过去,才能用新的语言建立新的世界,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