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我国某典型生活垃圾炉排焚烧锅炉沿程受热面飞灰进行元素组分、灰熔点、晶相结构以及形貌特征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受组分、温度和金属沸点等因素影响,飞灰理化特性变化明显,尤其在350℃温度区域(低温二级过热器附近)。研究发现,Na、K和Ca的元素百分比及其物相结构变化是影响飞灰熔融特性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飞灰物相以CaSO4、NaCl和KCl为主。随沿程温度降低方向,逐渐出现CaSO4、Ca2Al2SiO7、CaAl2Si2O8、K2SO4、Na2SO4和NaKSO4等新增物相,且不同受热面上飞灰表面形貌出现球状、柱状、纤维状等特征变化,飞灰的团聚性出现明显差异。Ca类物相结构(CaSO4、Ca2Al2SiO7和CaAl2Si2O8)增多或强度提高会促进飞灰颗粒团聚,提高飞灰的流动温度(FT),而Na和K类物相结构(K2SO4、Na2SO4和NaKSO4)增多或强度提高则会严重削弱飞灰团聚性,降低飞灰的流动温度,从而影响飞灰的熔融特性。

  • 单位
    浙江大学;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