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9例,按照是否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将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合并感染60例,占37.74%;未发生感染99例,占62.26%。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住院天数以及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HBV-DNA、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肝功能Chlid-pugh分级、是否伴有腹水以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例发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临床标本共培养出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15株,占39.47%;真菌4株,占10.53%。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占21.05%。感染组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35%),腹腔感染19例(占31.67%),胃肠道感染8例(占13.33%),泌尿系统感染6例(占10.00%),血液系统感染4例(占6.67%),其他部位感染2例(占3.33%)。结论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肝功能Chlid-pugh分级、腹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HBV-DNA、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应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占比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可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