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义利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古老的命题,但一直以来多认为义利是对立的。通过对义、利二字进行文字学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字都有用刀切割东西的含义在其中,只是行为的对象略有不同。故而在原始意义上,义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更近于本与末的关系。掌握了这一个原则,再来解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就会发现古代贤哲也没有完全摒弃利的存在价值,他们只是更强调务本和逐末之间的区别。通过解读经典,可以看出义作为根本,根基于人的内心,心安则合义。义利之间的统一关系,又使得利可以由义产生。这对我们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我们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