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区北缘宝塔组龟裂纹灰岩结构分异特征及发育模式

作者:周刚; 钱红杉*; 龙虹宇; 曾云贤; 严威; 朱华; 和源; 王文之; 黄茂轩; 陈曦; 聂晶
来源: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 45(03): 11-23.

摘要

龟裂纹灰岩在扬子板块上奥陶统宝塔组普遍存在,前人针对龟裂纹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看似单一结构,然而是否存在石灰岩的成分、岩石和岩相类型构成、结构构造、古生物等的时空分异性等问题还尚待探讨。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层面和垂直层面形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明确“龟裂纹”可进一步划分为脑纹状、似波浪状、鱼鳞状、网格状及透镜状等五种结构类型,并归纳出6类岩相类型,不同的龟裂构造在岩性、古生物学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2)认为研究区龟裂纹灰岩不同结构类型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泥质组分含量的影响,其裂纹的形成则受控于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沉积速率等等多种因素;(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缓坡背景下基于不同岩石类型、古生物组合、水动力条件、泥质含量、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等龟裂纹综合发育模式,认为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具有脑纹状、似波浪状、鱼鳞状、网格状、透镜状等的主体龟裂纹结构类型发育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