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文学理论由辨体而趋于诗文互渗乃至诗文"一体"。桐城派虽亦重辨体而反对其他文体渗入古文,但由于该派文士诗文并擅,故"诗文一理"的主张成为共识。公安派及袁枚性灵诗学利用儒家诗学理论的漏洞,提倡书写私生活的情趣;桐城派则以古文之"道"革弊,注重诗人道德境界的升华。鉴于宋代以降俚俗化及神韵诗学带来的诗风靡弱之病,桐城派借用"文以气为主"的传统,以逆折、顿挫、横截诸种古文笔法造气以救之,易诗歌平顺之风为雄直之气。面对俗化倾向及格调派粗豪的弊端,桐城派以诗之神韵入古文,于是古文亦倡"神为主"。桐城派打通诗文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诗文一理"之说。清代不仅"诗文一体",文学与书画等艺术在精微之处也逐渐趋同,臻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