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常被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视为一项积极的政策工具。但研究指出:家长——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可能性较低。以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民族志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家长学校教育参与中的“关系化”策略的描述发现,由于正式的学校制度和组织关系总是镶嵌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受制度支持的组织关系本身结构性弱的情况下,其所蕴含的切事的非个人性的内容容易被私人关系的运作规则所替代。由于“关系化”策略本身往往意味着持续的投入,这导致一般农村家庭由于欠缺市场能力或基于理性计算而缺乏动机与教师保持联系,这完全可能成为重要的社会再生产工具。立足中国本土现实,在概念化方面尝试突破已有研究常采用的“强关系”、“弱关系”的两分法,强调关系本身的社会建构性,分析其可能的社会再生产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