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然富硒土壤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先决条件。为了查清海安里下河平原地区富硒土壤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在该区农用地开展了1:5万土地质量调查,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1800件、土壤剖面样品1000件。研究表明:海安里下河地区农用地表层土壤中Se含量最高达0.63 mg·kg-1,富集区(≥ 0.3 mg·kg-1)面积达66 km2。土壤垂向剖面上,耕作层(0 ~ 20 cm)、犁底层(20 ~ 40 cm)、心土层(50 ~ 80 cm)、底土层(80 ~ 100 cm)和深土层(150 ~ 180 cm)Se平均含量分别为0.23、0.18、0.13、0.12、0.11 mg·kg-1,表聚性十分明显;表层土壤硒含量与母质层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6 ~ 0.8(P<0.01)之间。地表高程与土壤Se含量出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 -0.6 (P<0.01),地势越高土壤Se含量越低;土壤有机质(SOM)与Se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壤过程中对硒具有重要的吸附和固定作用。采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演了母质沉积环境,母质层主要受古潟湖-砂坝沉积体系的控制,区内富硒土壤主要为发育于古潟湖相的母质经表生富集作用形成,潟湖相沉积环境控制了土壤硒富集边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揭示了土壤硒富集控制因素,其中SOM对于本区Se的富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土壤Se富集的贡献率达70%。

  • 单位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