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秋时期的"国人",指春秋伦理秩序中的卿、大夫、士,士是"国人"的主体。当有意与卿、大夫有所区别时,"国人"主要指下层大夫和"士",春秋卿大夫是"国人"的权力中心与领导者。春秋时期,庶民、工、商不当在"国人"范畴。春秋中后期,随着公室式微,卿大夫之间的兼并斗争日益加剧以及春秋、战国之际官学下移、私学兴起,文士渐渐取代武士而成为历史主角,"国人"的内涵亦悄无声息地完成历史转型。春秋战国之交以降,"国人"俨然成为平民大众的代名词。随着官僚社会结构的日渐形成,"国人"作为一个古老词汇,虽依旧保留在典籍之中,但它的内涵已发生很大变化。这既是语言内涵的历史传承、时代变迁及内涵新赋,亦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人类语言上的反映,更预示着一个"布衣将相"新时代的到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