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2006年和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及意向的变化情况,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led disease,STD)防控提供针对性生殖健康教育依据。方法分别在2006年和2016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2006年相比,2016年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比例下降(χ2=81.150,P<0.001),同性性行为比例上升(χ2=12.115,P<0.001),初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减小(t=12.009,P<0.001),安全性行为意向下降(χ2=10.375,P<0.001)。两次调查中有性行为大学生的相关危险行为比例均高于无性行为大学生。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与性别、年龄、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on HIV/AIDS,UNGASS)指标、光顾娱乐场所和网络浏览色情信息相关(均有P<0.05)。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均发生较大变化,应随之改变大学生性病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干预内容及途径,强化其安全性行为意向,从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