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HBcAb)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及其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91例(HBV-ACLF组), 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CHB组)及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50例(HBV携带组)为对照, 收集qHBcAb、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等基线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将qHBcAb、HBsAg和HBV DNA数据进行对数转换。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qHBcAb水平与生存结局的相关性;随访90 d, 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qHBcAb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ACLF组基线qHBcAb水平为(4.83±0.42)IU/ml, 高于CHB组[(4.59±0.54)IU/ml]及HBV携带组[(3.86±0.74)IU/ml](P均<0.05)。随访90 d后, HBV-ACLF组生存46例(50.5%), 死亡45例(49.5%)。生存患者基线qHBcAb水平高于死亡患者[(4.93±0.22)IU/ml比(4.70±0.52)IU/ml, P<0.01]。生存和死亡患者在甲胎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Ⅲ活性、血小板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是否合并肝性脑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qHBcAb是患者90 d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HR=0.027, 95%CI 0.001~0.696, P<0.05)。基线qHBcAb水平预测肝衰竭患者90 d生存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9(95%CI 0.525~0.752, P<0.05), 截断值为4.89 IU/ml。基线qHBcAb≥4.89 IU/ml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基线qHBcAb<4.89 IU/ml患者(P<0.05)。结论基线qHBcAb水平与HBV-ACLF患者的预后相关, 可能作为预测HBV-ACLF临床结局的一种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当qHBcAb<4.89 IU/ml时, 患者病死率较高。

  • 单位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